“火?要是按照这么说,那明朝的时候,老朱家就该来咱们这儿定都才对,他们那姓氏就火大的很,多好。”
“你要这么说,人不来长安,估计咱们不缺火,不然这么近,比去北边方便多了,怎么就不来?肯定是也算过,怕火太大,这才去了利水的北面,好压一压。看看,这明朝皇帝短命的那么多,可定时压的时候没整好,给压死了。”
这话扯的,邱澄明觉得,自己要是再不插嘴,不一会儿这事儿都能说到明朝皇帝为啥都信道的问题上去了……
“各位,各位。要我说,这当年能当都城用,还用了这么些年,那肯定是色色都齐全的,不可能没火,只是咱们知道的少,没想到而已。再说了,木利火,咱们种树木,那是怎么算都不会错的,既然这样,干嘛不干?再说了,前头我这话还没说完呢,我那些话,你们听着不怎么明白,可对比总会吧,以前这树木多的时候,黄河什么时候水位什么时候这么高,这么险,这么黄过?还有啊,草木兴盛的时候,这野地里兔子都能多几只,打猎什么时候难过?再有,即使在不济的荒年,有了树,好歹这草皮树叶也能吊命吧?要是种了果树,比如柿子什么的,每年再少,这柿饼总能换上一袋米吧!这么一算,你们说,哪怕就是在存水的事儿上作用再小呢,种下去值不值?”
有对比才有发现,邱澄明十分利索的就用了这么一招,立马把已经歪楼的事儿给重新扯了回来,都不是什么傻子,往日只是从没有往这里想罢了,如今让邱澄明这么一说,一个个都忍不住跟着点头。
“还真是啊,别的不说,屋前屋后的,种上几颗枣树,柿子树,最起码家里的娃娃总是多了点吃的。要是这村子里场地里种上几颗,别的不说,老人夏天出门说话也有了歇脚的地方,好处确实不少。若是再能像是邱家娃子说的那样,存住水,护住泥沙,那村子水源附近种上一片,就不用担心干旱的时候,水给晒干了……”
这一个个的理解的或许和邱澄明说的不一样,角度,看法也不同,可他们说的更实在,边上再傻的人也能听明白,这让邱澄明心下一阵的高兴,忍不住想着,等着这些人回到自家的村落,按照这样的说辞传出去,那该引动多少人跟着做?等着过上一二年,这些树给他们带来了好处,又会有多少人跟风?这样一来,等到十年,五十年后,这里又该是什么样?
邱澄明为自己近日的行为狠狠的点了个赞,只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儿,自豪的就差美上天了。与此同时他也忽略了,这所谓的大事儿,在历史的车轮下,又该引来什么样的蝴蝶?前途茫茫啊,只能拭目以待了。
随着马队不断的前行,荒凉的黄土高原已经慢慢的跑到了后头,远远的,那硕大的城池出现在他们的眼中。那是长安……曾经的世界中心,所有海外游子心中的朱砂痣……
第88章到长安
这长安,城墙很厚,城市很大,整体看着十分的恢弘大气,在那寒风中你似乎能嗅到千年前属于大唐的震撼,可走进了,细细的看行走在